


島嶼活力再現
2-1連江縣文化資產保存人才的培訓
馬祖地區之傳統建築是以閩東建築為主,但作為這些傳統建築整修關鍵的無形文化資產及工藝技術知識等卻相對薄弱。
因此,藉由系統地進行傳統建築匠藝各工項的傳習課程計畫,盤點馬祖之傳統民居及廟宇、匠師體系及營造廠、新風土建築可能性的研析,作為傳習課程研擬的基礎。
將實際修復的工程案例作為培訓學員的操作地點,使得工程現場成為展示修復技術之現地博物館。
資料來源:連江縣政府(2020)《馬祖地區傳統建築匠藝調查暨傳習課程編篡計畫》成果報告書。連江縣政府委託臺灣師範大學辦理。
2-1-1馬祖傳統建築調查
- 現存馬祖傳統建築保有木結構、石砌外牆、磚石壓瓦、木作外牆及木門窗等建築特色,間接反映出當地匠師的匠作以木作及土作為主的營造體系。
- 1956年金馬兩地劃為戰地政務實驗區,切斷了與大陸的臍帶而停滯發展。此時國軍進駐馬祖,將鋼筋、水泥、空心磚、鋁門窗等新建材引進當地,也改變了馬祖傳統建築材料及營造工法。
- 馬祖傳統廟宇之閩東形式,其特色以仿牌樓式正立面、硬山式屋頂及兩側砌築封火山牆為主,而閩南形式及北方宮殿形式則出現於1980~90年代以後。

南竿鄉四維村頹屋正立面青石人字砌

南竿鄉介壽村陳元元匠師自宅大木作棟架
